Boss来了丨麻丹萍:“允许失败”里的创业破局者
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
在三门,有这样一位女企业家,她在老牌橡胶厂面临转型挑战时回归接棒,带着“允许失败”的哲学提前布局:2018年立项3000万元建设密炼中心项目,在2023年三门启动橡胶行业优化提升工作前便筑牢减排根基,更让产品质量稳定性实现跃升。她就是浙江东南橡胶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、台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麻丹萍——在父亲麻飞鹏打下的产业根基上,这位“胶二代”正以数字化转型与试错包容的双重引擎,驱动老厂在传统制造业的浪潮中破浪前行。
麻丹萍的童年记忆始终烙着橡胶厂的印记,早在1995年公司正式成立,11岁的她总跟在父亲身旁,看深褐色胶料在炼胶机里翻涌,机油与橡胶的混合气息,成为她对“工业”最初的认知。“我小时候就默默期待,长大后要像爸爸热爱他的工作一样热爱我的事业。”这份别样的情愫,早已成为刻进她基因的人生使命。
2010年,因父母身体原因,麻丹萍放弃外企高薪工作回归。面对偌大工厂,她有过犹豫:“我能做好吗?”“放手去干,厂子底子扎实,你有想法就大胆干。”父亲这句简短的鼓励,成了她接棒的“定心丸”。初上任时,她未急于推进大刀阔斧变革,而是带着外企习得的精细化思维,从车间台账数字化、订单管理系统升级等“小改小革”入手,在边试边学中积累转型经验。直到三四年前,她终于系统启动数字化转型,从最初老师傅的抵触,到如今全员习惯“用数据说话”,“早年的每次微小迭代,都是在给后来的系统升级打补丁。”她说。
在父亲“放手去试”的鼓励下,麻丹萍更是通过扁平化组织架构,将创新纳入企业战略核心,同时建立创新容错机制,鼓励“快速试错、迭代优化”。在这样的土壤中,从青岛、上海引进的专家带着“失败样品不算浪费”的共识轻装上阵。企业与福州大学共建的实验室里,石墨烯项目经28次配比失败后,终于开发出耐磨损和抗热疲劳性能提升30%以上的新材料。这种“用数据试错代替经验试错”的方法论,让每次失败都成为迭代优化的阶梯。
如今公司59项专利中,多项核心技术正是诞生于这些看似“无效”的试错过程。正如网球天王费德勒感悟:“世界上最优秀的人,不是因为他们赢得了每一个得分,而是他们知道自己会一次又一次地失败,并学会如何应对。”麻丹萍和她的团队,正用持续试错实践,将这句话转化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行动力。
面对常规密炼车间的环保隐患,麻丹萍早有清醒认知。2018年密炼中心立项时,面对其他管理层“投入那么大得不偿失”的争议,在父亲支持下,麻丹萍力排众议,引入国内领先智能炼胶设备,从源头整治配料、炼胶粉尘和废气的污染。这个超前布局的项目,在2023年三门启动橡胶行业优化提升工作时已然交出亮眼答卷:单位产能提升50%,污染物减排40%至50%,不仅让企业成为全省环保标杆,更因产品质量突破性稳定,吸引客户专程前来考察智能生产线。
“父亲很早就告诉我:一个人最终的成就可能更多取决于他的激情和毅力,而不是天生的禀赋。这句话让平凡的我更勇敢。”麻丹萍说,每次复盘失败项目,她都会把未达成的方案存入“经验库”:“这些没做成的尝试,就像炼胶机里未成型的胶料,经过数据淬炼,终会成为下次突破的养分。”
三门湾潮起潮落,十余年商海跌宕,也让麻丹萍明白:所谓破局者的勇气,从来不是推翻一切的孤勇,而是像炼胶机吞吐胶料般,将父辈的积淀揉进时代的需求,在试错中沉淀数据,在包容中培育创新。当“允许失败”的哲学与“稳扎稳打”的传承在时光里共振,老厂房的砖墙便不再是束缚,而成为托举新可能的基石——就像那些曾被视为“浪费”的失败样品,终将在迭代中熔铸成破浪前行的底气。